在具备优势的高校院所布局打造一批专利技术转化中心、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皖字号”商标品牌、加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监管……《安徽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下称《规划》)部署的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让公众对未来在知识产权强省支撑下的现代化美好安徽满怀憧憬。
“当前,位于安徽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蓬勃发展,进出口高速增长,知识产权在高质量和一体化发展中的关注度、参与度和创新度不断提高,为安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树立了新标杆。面向‘十四五’,我们正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部署,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型知识产权强省,助力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程胤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有效激励知识产权高价值
安徽有着丰厚的科技创新基础。2021年,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组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依托科大讯飞公司组建“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面投入运行;“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实现量子计算新突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9件,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92.3%。如何将高质量的创新成果转化为高价值的知识产权?《规划》以安徽十大新兴产业为重点,布局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和保障工作。
在研发层面,《规划》要求,围绕新兴产业中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系统攻关需求,以产业链创新链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建设为主线,实施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规划》设置“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工程”专栏,提出有效激励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健全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支持政策,优化高价值发明专利考核评价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形成激励与监管相协调的管理机制。
在产出层面,《规划》要求,围绕量子、新能源汽车、磁约束核聚变等领域,在具备优势的高校院所布局打造一批专利技术转化中心,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围绕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整合资源,推动专利技术孵化,扶持培育一批专利技术项目孵化基地。引导中小企业参与“三首”产品研发,组织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开展专利技术对接活动。
“我们要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新赛道’布局,让科研人员研判技术前景、让企业发现市场需求,让市场验证知识产权价值。”程胤表示。
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
创新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持续优化。安徽将知识产权保护各项服务进一步集成,扩大保护范围、简化保护流程。
《规划》提出,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改革。其中包括:探索建设“安徽知识产权在线”综合应用系统,贯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融合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全门类事项,提供知识产权申请、登记、确权等全周期服务;探索建设安徽省域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打通国家、省、市、县各层级和市场监管、版权等各单位的知识产权服务节点,推动创新主体、服务平台、专家人才、行政监管、执法司法等数据互通共享,构建“一库一图一表一指数”体系,为知识产权整体智治、高效协同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十四五”时期,安徽知识产权保护将进一步加强。《规划》要求,开展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研究,鼓励各地针对特色产业出台知识产权专项法律规章;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开源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推进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加强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有效遏制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群体侵权;制定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领域的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发布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惩戒。
“砥砺奋进正当时,乘风破浪再扬帆。安徽省知识产权工作将致力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绘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画卷。”程胤表示。